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正文 :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绉纱豚蹄
原料:带皮猪肘肉1000克,葱条10克,八角(大茴香)1克,精盐7.5克,味精2.5克,白糖2.5克,绍兴花雕酒35克,老抽(深色酱油)35克,湿淀粉15克,淡二汤1200克,芝麻油0.5克,花生油(炸用)3500克,生菜胆500克。
制作方法:
用刀将带皮猪肘肉的边缘裁去,使带皮猪肘肉修成直径18厘米的肉块,并在肉面剞上刀深0.4厘米的井字纹以利受味。
这个工序称为“裁切”,由砧板岗位操作。
之后的工序由候镬岗位操作。
因为带皮猪肘肉皱褶,会藏有未煺净的猪毛,所以必须要进行燂毛处理,即将带皮猪肘肉放入滚(开)水罉里拖一下,取出用喷火枪燂透,再用小刀刮净。
这个工序称为“燂毛”。
圆蹄菜式
及后将带皮猪肘肉放在滚(水)水罉里烚45分钟左右,使带皮猪肘肉熟透,达八成腍软。
这个工序称为“烚煮”。
带皮猪肘肉烚好后用滚(开)水罉里捞出,以皮向上、肉向下的姿态放在工作台上,趁热将10克老抽(深色酱油)涂在猪皮上。
这个工序称为“上色”。
并顺势用钢针在猪皮上均匀密插一些小孔,以便让猪皮油炸能起皱褶形状(皮及皮与肉之间的含水量高度不一致)。
这个工序称为“插孔”。
待带皮猪肘肉晾凉后,用铁镬(锅)用中火加热花生油至八成热(250℃左右),由镬(锅)边将带皮猪肘肉(如果沥水不清要用毛巾吸干以防油溅)放入花生油里。
这个工序称为“油炸”。
圆蹄
炸至猪皮呈金红色时捞起,随即放入流动的清水里漂浸30分钟左右。
这个工序称为“漂水”(粤菜厨师称“啤水”)。
及后,将带皮猪肘肉捞起,沥去水分,放在有竹笪垫底的钢罉里,加入葱条、八角(大茴香)、淡二汤(1000克)、精盐(5克)、味精、白糖、绍兴花雕酒,用中火加热至沸腾,再加入20克老抽(深色酱油)调色,改慢火炆45分钟左右即为绉纱豚蹄坯。
这个工序称为“炆煮”。
绉纱豚蹄坯炆至足够软腍,从钢罉里捞起并以皮向上、肉向下的姿势放在浅底窝内,用筷子在皮面上戳10来个小孔以利于挂芡。
这个工序称为“戳孔”,由打荷(助厨)协助完成。
生菜胆用花生油(25克)、淡二汤(200克)及精盐(2.5克)的调味汤水灼熟,捞起沥去水分围在绉纱豚蹄坯四周。
这个工序称为“围边”,由打荷(助厨)协助完成。
将原汁过滤后倒入铁镬(锅)内,中火加热至沸腾,用余下老抽(深色酱油)调好颜色,用湿淀粉勾成琉璃芡,用芝麻油和花生油(10克)做包尾油,然后将芡汁淋在绉纱豚蹄面。
这个工序称为“淋芡”或“扒芡”。
瓦罉
潘老师按 :
注1:绉纱又写作“皱纱”,名字来源于古代的纱织品。该纱织品较为特别,表面自然绉缩而显得凹凸不平。
注2:绉纱豚蹄的主料若改为圆蹄,则称“绉纱圆蹄”。工艺相同。圆蹄即胫骨连皮肉一段;猪肘肉即圆蹄与猪腩(腹)肉的交接部分。
注3:淡二汤即未经调味的二汤。二汤的配方和做法请参阅《粤厨宝典·候镬篇·浓汤章》。
注4:绉纱豚蹄(及绉纱圆蹄)的评价标准是外观皮皱、肉饱满;质感皮腍而肉不散。
注5:绉纱豚蹄在天热时用浅底窝盛上,在天冷时可改用瓦罉盛上,并用蜡烛小火加热保温。用后者的芡汁相对稀一点。
锅烧猪肘
原料:带皮猪肘肉1000克,葱段50克,姜片50克,鸡蛋液100克,生抽(浅色酱油)150克,精盐6克,绍兴花雕酒100克,湿淀粉400克,花椒(川椒)盐10克,花生油(炸用)3500克。
花椒盐配方:精盐1000克,花椒(川椒)450克,味精80克。
制作方法:
铁镬猛火烧红,放入精盐、花椒(川椒),改慢火炒至精盐近焦黄,取出晾凉,加入味精碾碎即为“花椒盐”。
带皮猪肘肉用火燂去皮上残留的猪毛,泡在水中用刀刮干净。
这个工序称为“燂毛”。
再将带皮猪肘肉放入滚(开)水罉里烚至八成熟(约25分钟)。
这个工序称为“烚肉”。
将烚熟的带皮猪肘肉从水罉捞出晾凉,用刀直切成1.5厘米厚片。
这个工序称为“切片”。
将带皮猪肘肉片以皮朝下、肉朝上的姿势排在内嵌孔眼钢斗的密底钢斗(过去用扣碗)内。
这个工序称为“排砌”。
将用100克生抽(浅色酱油)、50克葱段、70克绍兴花雕酒及50克姜片混合的调味汁淋在带皮猪肘肉的肉面,然后连钢斗置入蒸笼并用猛火蒸60分钟左右。
这个工序称为“蒸制”。
将带皮猪肘肉连孔眼钢斗从密底钢斗中取出,沥去水分后放在平盘上,淋上用400克湿淀粉、100克鸡蛋液、30克绍兴花雕酒、50克生抽(浅色酱油)调成的蛋粉浆,并使带皮猪肘肉的表面裹上粉浆。
这个工序称为“淋浆”。
将花生油倒入铁镬内(此时称为“油镬”),用中火加热至七成热(210℃)左右,将裹上粉浆的带皮猪肘肉连孔眼钢斗放入花生油里;继续加热,让花生油上升八成热(250℃)左右才改慢火,炸至带皮猪肘肉皮面呈金黄色并且油面冒泡而无响声为止。
这个工序称为“炸坯”。
用笊篱连孔眼钢斗将带皮猪肘肉捞起并倒扣在圆碟上;将孔眼钢斗掀起,即使带皮猪肘肉以皮朝上、肉朝下的姿势并呈龟背状安放在圆碟上;撒上少量花椒盐在皮面,并佐上用小碟盛装的葱段、花椒盐及甜面酱(佐料用量,配方无列)即可膳食。
潘老师按 :
注6:锅烧猪肘又名“锅烧肘子”,是鲁菜的做法。当中所说的锅等同粤菜的镬。在粤菜厨师的理解,锅是带有木柄的,而镬则是带有双耳的,故有“木柄锅、双耳镬”之说。
注7:锅烧猪肘实际上是“三蒸九扣”制式中的排扣的一种变化,即肉料经蒸扣后再加酥炸。据山东的烹饪资料介绍,这种做法在元代文献已有记载,时称“锅烧肉”。
注8:猪肘这个名字不是粤菜厨师所称,粤菜厨师会将之称为“猪踭”。由于锅烧猪肘的做法出自鲁菜,按照按照名跟出处的惯例,这里遵循鲁菜的叫法。
注9:《清稗类钞·饮食类三·干锅蒸肉》云:
“ 干锅蒸肉者,猪肉也。用小瓷钵,肉切方块,加甜酒、酱油装入大钵,封口,置于锅,用文火干蒸两炷香时。不用水,酱油与酒之多寡,相肉而行,以高于肉面为度。 ”
冰糖圆蹄
原料:圆蹄1个(约1250克),葱段30克,姜片15克,冰糖150克,生抽(浅色酱油)25克,绍兴花雕酒20克,上汤75克,糖色85克,湿淀粉10克,花椒(川椒)油25克,花生油(炸用)3500克。
制作方法:
圆蹄用火将表皮燂燶,放入80℃温水浸泡,使燂燶的猪皮变软并用刀刮净;经此一燂一泡一刮,圆蹄的表皮就会从黯瘀变得洁白。
这个工序称为“燂皮”。
将圆蹄放入滚(开)水罉里中火烚至六成熟(约20分钟)。
这个工序称为“烚煮”。
将圆蹄捞起,用毛巾抹去表皮水分,并趁热将糖色均匀搽到表皮上。
这个工序称为“上色”。
圆蹄沥干水分及晾凉后放入以中火加热到八成热(250℃)的花生油镬里,炸至圆蹄表皮微红及略有收皱。
这个工序称为“炸坯”。
将圆蹄捞入至钢盆内,加入生抽(浅色酱油)、绍兴花雕酒、上汤(40克)、葱段及姜片,置入蒸柜(上什炉)以猛火蒸60分钟左右,以皮腍、肉散、形还在为度。
这个工序称为“蒸制”。
将圆蹄立放在浅底圆窝内,淋上原汁加上汤(35克)、花椒(川椒)油及用湿淀粉勾成的琉璃芡即成。
潘老师按 :
注10:冰糖圆蹄又称“冰糖肘子”,是鲁菜著名做法。其原来工艺是圆蹄烚至六成熟后拆骨,搽上糖色油炸,再切片以皮朝下、肉朝上的姿势排砌在钢斗(过去是用扣碗)内,是典型的“三蒸九扣”的样式。现在的做法是不拆骨以保持圆蹄的原形,使肴馔更显高贵。
注11:根据1984年由粤菜名师许衡先生在《肴馔全书》的介绍,用圆蹄做甜食的还有“豆沙豚蹄”,所谓豚蹄即圆蹄。
今原文摘录如下:
“ 原料:豚蹄一个(腿肉一斤半)。制法:将豚蹄燂去汗毛,刮洗干净,用水滚熟捞起,放在瓦钵里,加入糖水,随放在笼内炖至焾,取起倾出糖水(留回后用),将豆沙放入豚蹄里,覆放在深的汤碟上,把冰糖放在滚水中,溶解后,用湿淀粉打芡,淋匀在豚蹄上便成。 ”
注12:《清稗类钞·饮食类·豚蹄席》云:
“ 自粤寇乱平,东南各省风尚侈靡,普通宴会,必鱼翅席。虽皆知其无味,若无此品,客辄以为主人慢客而为之齿冷矣。嘉定不然,客入座,热荤既进,其碗肴之第一品为豚蹄,蹄之皮皱,意若曰此为特豚也。嘉定大族如徐,如廖,亦皆若是,齐民无论已。 ”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