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 
勤于实践,敏于创新

时间:2023-04-21 12:48:22    来源:中国教师报

学生观察葡萄藤根部长出的几株小苗,师生共同开展水土流失状况调查……校园内外的各种资源都被江西省吉安县君山小学利用起来,学校将劳动教育、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等融合在一起,常态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了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江西省吉安县君山小学从“主题选择乡土化”“组织实施项目化”“课程设置常态化”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主题选择乡土化:一切环境都是资源

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学校提炼出一个观点:环境即资源。如果以教育的眼光看待环境,一切环境都可以成为教育资源。利用校园和校外资源,学校开辟了8类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以期不断积累、持续发展。

植物观察类。学校以了解“校园植物朋友”为主题,组织学生有目标、有计划、有记录地观察研究校园的“植物朋友”。比如,学生会观察记录一年之中松树什么时候长得快、能长多少厘米;松树花什么时候开放,有哪些特点;松果怎样长大、松子如何传播;等等。从建设课程资源角度出发,学校在每年植树周活动中特意增加新的植物品种,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丰富了课程内容。此外,每年都有一些野生植物在校园某个地方冒出来,只要不是长在实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学校都尽量保留——这可是大自然的馈赠。一年春天,学生在给葡萄除草时发现,靠近葡萄藤根部的地方长出了几株奇异的小苗,与一般的杂草截然不同。这是什么苗呢?春去夏来、夏去秋来,学生发现原来是几株南瓜苗,于是又持续观察研究南瓜叶、南瓜藤、南瓜花等,还在想象这些南瓜苗来自哪里,又发生了哪些故事。

动物观察类。校园内外很容易见到各种小动物,学校便以了解“校园动物朋友”为主题,将观察蚂蚁、蝌蚪、瓢虫、蝴蝶、蚯蚓、蚱蜢等活动纳入课程范围。有些资源是天然的,有些资源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比如小龙虾、青蛙、鳝鱼、泥鳅、鲫鱼等。教师组织学生用陶罐或塑料桶把这些动物养起来,便于课后的观察和研究活动。

气候观察类。学校将百叶箱摆放在室外,箱内放置了温度计和湿度计,旁边还放置了雨量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简陋的气象角。学生成立气象观测小组,日常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天气、温度、湿度、风力、雨量等,还要把每个月的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比较,研究变化趋势以及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学校还进一步与县气象局合作,组织学生去气象局参观考察,了解气象科技动态,同时邀请气象预报员进校宣传指导。

植物栽种类。学校开辟了一片菜园,学生在此栽种萝卜、辣椒、花生、番薯、向日葵、百香果等,一边劳作一边研究。学校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这一切都成为学生探究自然、积累知识的学习资源。

调查探究类。利用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学校以了解“社区的变化”“校外的变化”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关“变化”的调查探究活动。比如,学生开展古树保护现状调查、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调查、家乡溪流调查、家乡特产调查、家乡习俗调查、水土流失状况调查等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增长见识。

参观考察类。学校周边有各类农产品基地,比如葡萄园、蜜柚园、火龙果园、百香果园、草莓园、黑木耳生产基地、大棚蔬菜生产基地等,还有各种企业、工厂,比如光伏电站、服装厂、电子厂等,城区还有科技馆、公园、纪念馆、博物馆等,这些场所正是学生开展参观考察活动的重要资源。学校将校内学习研究与校外参观考察结合起来,学生带着问题去考察,在考察中深化研究,进而生成新的研究问题,推动研究向更深、更广的方面延展。

设计制作类。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不会过多受到既有观念束缚,往往能发现和提出生活中一些有趣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这些问题进行设计制作,尝试从一些新颖的角度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带着学生研究老丝瓜的用途;研制升降玻璃擦、婴幼儿专用筷子;开展制作叶画、玩具DIY、设计校服等制作活动。学校认为,多给学生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动手实践的机会,也许就能更好培养学生创新创造的精神。

生活体验类。学校有意识让学生扮演某种社会角色,参与真实的社会生活,体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学会应对生活的态度和方法。比如,为了把豆芽卖出去,学生会努力与他人打交道,努力把豆芽培养得更好,努力解决豆芽培养和售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学生感受到生活不易,当然也有挣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组织实施项目化:在特定情境中学习

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一个个项目的形式组织实施的,这种项目化学习设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将已获取的碎片化知识和能力模块耦合链接起来,有利于创造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有利于增加学生创造性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项目一般分为项目策划、项目实施、项目应用、项目展示等阶段,以研究“校园植物朋友——桃树”为例,各阶段的具体做法如下。

项目策划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解决“为什么做这个项目”“需要做什么项目工作”“怎么做这个项目”“怎么做好这个项目”等问题,需要开展以下具体教学工作:营造一个适当的关于桃树的情境;组织学生围绕桃树提出想研究的问题;指导学生制订研究相关问题的项目实施计划;指导学生确定各种学习行为和学习“产品(作业)”的评价标准;指导学生准备与项目相关的各种资源;等等。

项目实施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需要指导学生按照制订的项目实施计划,开展各种研究学习活动。学生会查找相关资料,尝试解决各种关于桃树的问题并做好研究记录,为随后的撰写研究报告环节做准备;开展持续的观察桃树、管理桃树活动,包括拔草、松土、施肥、育苗、病虫害防治、剪枝、采摘桃子、举办桃花节等,每次开展活动都要拍照记录。在这个阶段,一些教师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停留在动手操作层面,仅仅组织学生练习一些实践操作的技术或方法。其实,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定要重视研究性学习和实践,这些能力往往是在“研究”过程中慢慢形成的。

项目应用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把在研究桃树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自己家或者亲戚朋友家的桃树上,把关于桃树的文创作品(比如关于桃花的画作、描写桃花的诗词书法作品等)赠送给朋友、张贴在指定位置,还可以表演含有桃树元素的情景剧,将这些情景剧拍成短视频发布到网上。在这个阶段,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运用各种评价工具进行自评,从而提高学生的项目研究水平。

项目展示阶段。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撰写关于桃树的研究报告;举办项目成果展示会;听取其他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给其他开展桃树研究的学生提供建设性意见;总结自己在桃树研究中的收获和不足;等等。

课程设置常态化:让学习更加真实深入

为了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加深入、更加真实,学校开展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主要体现在活动全体化、课时固定化、教师队伍齐整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等方面。

活动全体化。学校开发了各个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用书,没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参照校本用书开展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自主开发新的主题。因此,各年级、各学期都可以常态化开设包括固定项目和自选项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课时固定化。学校一、二年级各班每周2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四至六年级各班每周1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学生在课间、下午放学、周末等时段也会自主开展活动。

教师队伍齐整化。学校先是集中培训教师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然后教师边教边学、边学边教。在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上,相关教师定期交流发言,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困惑,学校希望每个教师都成为可以单独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兼结合”型教师。

保障制度规范化。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管理一样,学校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考核。教师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照片、记录、作品等,都将以各种形式存档,提供给有需要的师生分享使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喜爱的课程,学生在实践中有发现、有创造、有收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眼光不能仅停留在如何设计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操作,而是要让学生从课程中受益,让学生拥有研究经验、具备学习能力、怀有创新梦想。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吉安县君山小学)

标签:

读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