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人民网大理1月31日电 1月30日,记者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转型发展指挥部获悉,根据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的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通报,洱海水质实现2020年、2021年、2022年连续三年评价为“优”、中营养。
洱海。人民网 虎遵会摄
近年来,大理州以洱海保护和绿色发展统揽大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打响洱海保护精准治理攻坚战,推动水质、水环境、水生态“三位一体”逐步改善。当地坚持全民治湖。省委主要领导担任洱海省级湖长,省政府专门成立洱海保护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省级从2017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洱海保护治理。州委州政府组建州、县(市、区)精准攻坚一线指挥部,并向洱海流域乡镇(街道)派驻一线工作队,每月调度推动一次重点工作。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正在筹建国内首创湖泊保护领域的“洱海保护与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把每月第一个星期六设立为“洱海保护日”,凝聚社会各界资金和力量,构建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
洱海。人民网记者 李发兴摄
当地坚持科学治湖。高标准建设中国·大理洱海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科研基地,加强与国内一流高校院所的科研协作,组建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建立健全科研统筹和专家会商工作机制。依托洱海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洱海流域绿色发展研究院、洱海“科技小院”和专家工作站等平台,持续深化洱海水质、水环境、水生态变化规律研究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流域截污治污等重点难点科技攻关。建成覆盖洱海流域“天空地水”一体化感知的数字洱海监管服务平台,实现监测数据、专家意见与行政决策、工作措施的互联互通、深度融合,科学指导洱海保护精准治理工作。
洱海海菜花。王继成摄
当地坚持系统治湖。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成功列入全国第二批试点项目,相继实施“七大行动”“八大攻坚战”和“六个两年行动”,推动洱海保护不断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和“生态之治”转变。经过治理,27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优良率达到100%,洱海流域11个重要河流(湖库)被评定为云南省美丽河湖,大理市入选全国2022年度河湖长制拟激励市县名单。依托院士团队,持续推进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抓实土地流转、绿色生态种植、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顺丰洱海模式”。建成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为洱海构筑起一道物理隔离的绿色生态屏障,实施海东面山绿化和流域湿地、库塘提质增效工程,洱海流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实施洱海湖体内“草藻鱼泥”生态系统修复,定期开展鱼类增殖放流、生态调控和水生植物种植等工作。
洱海海菜花。王继成摄
当地坚持依法治湖。坚决整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科学划定洱海湖滨生态红线和湖泊生态黄线,把洱海流域划分为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缓冲区和绿色发展区,启动第五次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逐一明确分区管控要求、保留事项清单和退出事项清单,配套出台规范洱海流域餐饮和客栈经营、农村个人建房、船舶管理等的管理办法,构建系统完备的洱海保护法规体系,为洱海保护治理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据悉,大理州将系统实施入湖河流水质提升、城镇雨污分流、农村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湖体水生态修复、湿地提质增效、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治理、西湖水环境治理、流域转型发展9个“三年提升行动”,全面推动洱海高水平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程浩、罗帮义、张钰琴)